目前中国95%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而另一个现象是,外资开始全面向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渗透。从产业链上游、光伏设备制造到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无一例外的开始涌现外资身影。
在OFweek太阳能光伏网高级分析师Siro看来,年初以来,因欧洲补贴削减、竞争加剧等因素,光伏市场进入了两年来最大的寒冬期,组件价格下降10%~15%,企业出货量也下降10%以上。“一方面很多企业资金紧张在破产边缘,另一方面,资本迎来了抄底的最佳时机。”
在业界看来,外资大举从各个环节渗透,或许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出现新一轮热潮。
外资集结
“我们来晚了。”5月25日,应用材料中国企业发展资深经理赵汉卿说。4月底,在赵汉卿的主导下,应用材料刚刚开始在华进行风险投资业务。此前,应用材料在中国市场是一家纯粹的光伏设备供应商。不久前,这家公司在西安的全球技术开发中心刚和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达成一笔新的合同:为后者提供2.5GW硅片产能的HTC-B5线锯设备,这一订单几乎相当于2008年西班牙整个国家的太阳能新装量。
不过目前这家公司的战略正在调整。应用材料中国首席技术官、西安公司总经理邹刚表示:“过去公司在薄膜生产设备方面有诸多投入,日后的重点将转向晶硅设备,原因是现阶段薄膜的技术还无法跟晶硅相比。”
这种调整也体现在日前成立的风险投资业务上。赵汉卿表示,目前,应用创投已有四五个项目在谈,都是一些具备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领域的中小企业,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未来一两个月就会对外公布,这些项目的投资额度分别在50万美元到300万美元之间。”
“我们的重点是早期的项目,比如把那些从实验室刚出来的技术进行商业化,这样风险大,但潜力也大,收益会更好,我们投一个项目的周期是五年。”赵汉卿说。
据了解,应用材料正在谈的四五个项目中,大部分为光伏相关企业。
赵汉卿他们的确来的不早。此前的2010年5月,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US Renewables集团已经成立一只20亿元的新基金,投资于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今年2月,美国银湖投资集团宣布将与索罗斯基金合作成立新基金,在北京和硅谷设立办公室,投资新能源;5月,贝祥投资集团计划在成都双流成立一只5亿元人民币的新能源基金,名为贝祥成都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据悉,其中不少资金将投向光伏相关配套领域。
“中国新能源市场虽然尚不成熟,但诱惑难挡,这是如今外资趋之若鹜的原因。”江苏中能副总经理吕锦标表示。
一个重要的信号是, 5月5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公开表示,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达到10GW,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到50GW。李俊峰的话之所以如此轰动,原因是这一目标较此前业内公认的“2015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5GW,2020年将达20GW”增长了一倍有余。而目前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不足0.5GW,这意味着未来10年,新增的装机容量将近50GW。
“2010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元/度,而5年后会实现接近火电0.5元/度的水平。如果光伏发电降到了和火电相同的水准,中国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吕锦标预测。
抄底时刻
而在2010年之前,鲜有境外投资机构涌向中国光伏行业。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是薄膜电池制造商、美国最大光伏企业“第一太阳”。2009年, 第一太阳能迅速与内蒙古地方政府签署协议,获得了鄂尔多斯光伏项目的建设运营权。这个项目达2000MW,而此前我国最大的项目敦煌电站仅为10 MW。
但这个项目并不顺利。据一位业界人士透露,该项目遇到了上网电价、接网等诸多难题。此后,外资就很少直接进入电站领域建设,转而进入资本领域,扶植新兴企业,曲线进入。
“现在迫切需要资本进来。”常州天华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谢潇拓说,作为一家从事光伏电池检测和设备研发的企业,目前他的公司已吸引了多家国内外投资商关注,“已经和好几家在谈,希望明年能在创业板上市。”
谢潇拓说,一些近年新兴的光伏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目前国内新兴的新能源企业多为海归和国内高科技人才所创立,大型PE根本不屑投资于此;银行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企业不盈利、规模小,很难贷到钱;一些地方政府虽有启动资金,但多为50万~200万元之间,规模太小。”
在他看来,中国市场主要是无好项目可投。“一个企业即便销售额达到七八亿元也很难吸引到投资者,主要是这些企业在模式上千篇一律,在技术上又无法与巨头相比。”
“正因好项目难寻,所以出现一个,就会引来众人追捧。我们目前谈的四五个项目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就怕被别人给抢了。”应用材料全球公共事务与市场部中国区主管林霁说。
“一个好的新能源项目给这些投资者至少带来10倍以上的回报,未来几年国际热钱将不断涌向中国新能源产业。”谢潇拓预测。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目前中国95%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而另一个现象是,外资开始全面向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渗透。从产业链上游、光伏设备制造到下游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