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欧光伏“波折”如何“摧垮”国内光伏业

2015-12-03 00:01:00 【反思】中欧光伏“波折”如何“摧垮”国内光伏业-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上一次光伏“双反”的阴影才刚刚褪去,中欧贸易又笼罩上重重迷雾。反思中国光伏产业,中欧贸易一旦出现“波折”,受损的往往是国内企业,虽然近些年大批企业在努力开拓国内光伏市场,但市场并不能一蹴而就,下面我们来反思上一次危机之下,中国光伏业到底遭受何种损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2年7月24日,在德国SolarWorld太阳能公司的牵头下,几家欧洲光伏企业联合向欧盟提起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申请。由于当时欧盟市场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70%左右,因此,中国光伏企业向联合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反倾销”调查,并力求阻止欧盟对此立案。2012年8月13号,商务部紧急召见尚德、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等中国四大光伏企业应商务部急招入京,四巨头与商务部共同商讨提交了紧急报告。

2012年8月31日,欧盟委员会向中国发出照会,确认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到欧盟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同年9月6日,宣布对中国光伏产业正式立案展开反倾销调查。

2013年5月,中国商务部与机电商会先后赴欧洲同欧盟委员会就价格承诺问题进行磋商,谈判破灭未能达成一致意见。5月24号,欧盟成员国对华光伏征税议案投票表决。由于反倾销案并未得到欧盟大多数成员国的同意,最后投票结果显示,欧盟18个国家反对对华光伏“双反”议案。5月26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时强调,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欧盟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希望以对话形式解决问题,并非是通过贸易战。

2013年6月4日,欧盟宣布自2013年6月6日起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部分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2013年8月6日前达成双方认可方案,到时反倾销税率将提升至47.6%。一石惊起千层浪,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反应,决定对产自欧盟的葡萄酒展开双反调查,选择葡萄酒作为打击对象,正是针对欧盟“双反”领头羊法国和意大利。2013年12月5号,欧盟对产于中国的部分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决定接受120家中国企业的价格承诺,2013年12月6日正式生效,2015年12月7日到期。

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从2012年7月爆发,到2013年12月得到终结,历时一年有余。其规模之大,涉及产品的数量、金额、相关企业之多是中欧贸易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反倾销案件,最终在中国光伏企业、政府的努力下,同欧盟达成了共同意见,避免了中国光伏行业的巨额损失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更大规模贸易战。

此次欧盟对华反倾销案涉及金额达到210亿美元,在双方的协商下得到了解决,否则将会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首先,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将会有约3000亿美元的损失、30多万从业人员失业以及3000亿元的银行贷款风险。其次,将会使我国光伏企业承受重大打击,产品失去竞争力而被迫转变行业发展模式。最后,光伏产业是我国新型战略产业,国家在发展光伏产业上竭尽全力促其发展,以期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果因反倾销案折戟沉沙,一撅不振,必将使得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发展点。

一、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原因

此次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爆发的,有着深厚的国际背景原因,同时也有我国光伏产业的自身问题,下面就三点具体分析反倾销案原因。

1.1、产能过剩

由上一章的分析可知,我国光伏市场的容量很难容下我国光伏产业庞大产能,在产业发展的前期产能过剩的问题未凸显出来,是因为欧美等光伏市场足够大,能容纳下我国的过剩产能。随着我国光伏产能的进一步扩大,金融危机中4万亿经济计划刺激,产能过剩的问题越发严重。欧债危机后,欧洲光伏市场的饱和造成了我国光伏产品的大量滞销,为了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在国内光伏市场一时难以打开的情况,不得不低价销售以收回成本,回笼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的选择以低价的方式来获得市场份额,这样就造成了国内光伏出口商的无序恶性竞争,出口到欧美等市场的光伏产品普遍低于当地企业的产品价格,因此,给欧盟对华反倾销留下了口实。

“低价”到底有多低?根据一份来自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荷兰在线记者算了一笔帐:以光伏组件为例,欧盟成员国内自产的光伏组件价格在0.6-0.7欧元/瓦之间,中国光伏企业提供的价格则在0.5-0.54欧元/瓦。若按照0.5欧元/瓦计算,2012年欧盟的光伏安装量为16.9GW,即市场规模为84.5亿欧;而当年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组件在12GW左右,约为60亿欧元。也就是说,2012年,71%的欧洲光伏组件市场被中国所占领;来自中国的低价产品也导致了欧洲光伏产品总体价格的下降。


这些低价产品对欧洲企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以德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太阳能世界”(solar world)为例。它曾是欧洲光伏产业中的明星企业,但近年来经营状况每况愈下,2007年排名世界第7位,2011年下滑至第20位。2011年,其营业额虽达10.5亿欧元,但亏损额竟达3亿。在早前接受的采访中,“太阳能世界”的弗兰克。艾斯贝克(FrankAsbeck)表示,这并非公司经营不善,而是由于来自中国的不正当竞争。价格“低得离奇”的光伏产品,使欧洲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也导致了大量的倒闭和失业。他援引一份独立机构的调查数据称,对中国光伏产品提高关税将为欧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依据来自更早以前就己经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美国,在增税之后增加了14000个新的太阳能就业岗位。

虽然我国低价光伏产品给欧盟部分光伏制造商以及终端的消费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不过在事实上,也损害了欧盟光伏产业部分生产商的利益,中国在2012年约有70%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在欧盟市场上有很高的占有率,再加上低价倾销的事实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欧盟市场的竞争秩序,且实实在在造成了企业的根本利益。合理的利用WTO贸易规则,针对中国低价倾销的产品展开光伏反倾销也就是自然的事。发起对华光伏反倾销,以高额的反倾销税将中国光伏低价产品拒之门外,提高光伏产品价格,维护本区域市场合理竞争,同时借此打压中国光伏广野,来保护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期带动经济的尽快复苏。

  1.2、欧债危机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渐渐蔓延欧洲国家,欧债危机正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早在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初期,冰岛的主权债务危机就初现端倪,由于欧盟援救及时,并未酿成重大后果。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深,欧洲五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意大利)债务危机越发严重,欧债危机由此产生,但欧元区内部援助计划迟迟不能出台,危机持续恶化。欧债危机爆发后,整个欧洲都收到了影响,股市大跌,欧元大幅贬值,工业产值下降。国际社会甚至担心,欧债危机可能蔓延至整个欧洲大陆,对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再次造成严重打击。

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各国经济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失业率也节节攀升,欧洲各国都开始选择新鲜有活力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促进经济的复苏。而且,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欧盟在此具有相对发展中国家有着很强的技术优势,在专利上可以形成较好的贸易壁垒,当时欧洲光伏市场己经是世界上最成熟光伏应用市场,消费额及消费总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有着很大的需求市场。再次,出于能源结构转变的考虑,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早已是既定政策,因此将光伏产业作为新的投资方向,借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从政治方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其政治地位。但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欧盟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衰退,希腊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徘徊在是否退出欧盟,欧盟一体化制度收到严重的威胁。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五国等发展中国家率先走出美国经融危机泥潭,保持了较高水平经济增长,全球经济总量占比越来越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新兴发展国家在日常国际事务中拥有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国际地位较以前有大幅提升,已经开始撼动欧美等国的地位。

中国从上世界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光伏产业领域,正式形成产业化是在21世纪初,但是发展形势惊人,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国,光伏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对欧美光伏企业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现阶段,中国的光伏产业仅在制造方面有所建树,但欧盟不会坐等到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全面超过欧盟的一天。如果随着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凭借着中国良好的基础以及广阔市场,中国的光伏企业的发展有可能超过欧洲,成为该领域的领航者,那种境况是他们不愿面对的。所以欧盟打算在中国光伏产业在技术方面未产生威胁时,对其打压破坏,缓慢其发展脚步。因此,不管是出于经济利益上考虑,还是政治上的动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也是其所想。

1.3、技术原因

我国光伏产业呈现畸形发展,整条产业链的构成非常不合理,两端发展较弱,中间制造环节产能过剩严重。虽然我国光伏产业产量、贸易额都很可观,但是销售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再扣除技术引进、原材料的缺乏、高额成本的光伏设备,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生存境况堪忧。真正能获得高额利润的生产环节集中在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对此,由于技术壁垒,我国光伏产业却很薄弱,即时有也是引进国外大企业的技术,多数光伏企业集中在中间制造环节,产品同质且利润低。而原材料高纯度硅则大半部分需要需要进口,这些都是科技含金量较高的环节,反观,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光伏应用环节薄弱,因此,光伏市场绝大部分又在国外,技术、设备制造把控在国外少数几个企业、原料近半来源进口、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依赖于欧盟市场。原料高纯度的多晶硅依赖进口,高精尖的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生产标准由国外制定,没有深入到光伏产业链条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部分,处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由此可见,技术的落后造成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受欧盟影响程度非常高。制造在国内,技术、应用、市场在国外这种行业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也是国际上反倾销诉讼的“火力点”。

下一页>  

二、欧盟对华反倾销对加剧光伏产能过剩研究

  2.1、贸易出口额锐减

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由于国内财务危机,欧盟多个光伏应用大国相继减少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2010年11月,西班牙对新建地面光伏发电厂减少45%的补贴,对民用大、小型屋顶发电装置补贴分别减少25%和5%,直接导致当年西拔牙新增安装量较2009年减少了一半。2012年世界光伏应用大国德国也减少了对光伏上网电价补贴,削减量在20%以上,同时,自第三季度开始,取消lOMW以上公共事业项目的全部补贴。

欧洲各国一系列削减补贴的政策直接导致了欧洲光伏市场的萎缩,而我国约7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出口到欧盟。同年9月,在德国SolarWorld公司的带头下,欧盟宣布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光伏产品(光伏电池、组件及零部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欧双方光伏贸易战经过一年多的博弈,最终于2013年8月达成价格承诺协议。此次反倾销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出口量的减少,以光伏组件来说,反倾销案来,光伏组件在欧盟市场的份额逐步下降,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光伏组件在欧盟市场份额下降约15%,同2012年第二季度(反倾销案前一季度)相比,下降了约60%。下表4是我国对欧盟光伏产品出口额:

从上表可以看出,受反倾销案的影响,2012年第三季度的出口额较第二季度减少了20.7亿美元,下降了52.9%,且当年我国对欧盟的光伏组件出口额也在持续减少;随着光伏反倾销的结束,第四季度出口到欧盟的光伏组件贸易额仅下降了1亿美元,出口额的下降有了一定缓解,由此可见,反倾销案对光伏组件向欧盟的出口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欧盟是我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的80%以上,向欧盟出口之路被堵死就意味着大量存货的堆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选择限产或停产,产量大幅下降,产能被大量闲置。因此,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确实加重了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2.2、产能利用率的下降

我国光伏产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多晶硅、光伏电池、电池组件这三个环节,下表是近5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的制造环节产能、产量数据,计算得出出产能利用水平,从该表格中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三个主要制造环节的产能利用率都非常低,明显低于70%的水平;2014年的生产状况有所改善,但依旧有两个生产环节未达指标数。而在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后的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三个主要的制造环节在产能利用率的直观表现上,有着很大程度的下降,这也充分说明了此次反倾销事件对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下一页>  余下全文

2.3、光伏产品价格下跌

在价格价格上,从理论以及过往经历而言,欧盟对华反倾销后,由于对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费后,光伏产品的价格应当上升,但实际上国际光伏产品的价格并未上升,相反,多晶硅、硅片、电池以及组件的价格都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全球光伏市场增速放缓,而市场上的供给却还在稳步上升,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市场竞争越演越激烈,从而造成了光伏价格的不断下滑;多晶硅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其成产成本下降了50%,而多晶硅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中占40%-50%,从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光伏产品的价格。而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势必会造成企业的利润下降,为了回收资金企业只能进一步下降产品的价格,这样就进入到了一种恶性循环,更进一步造成企业的亏损加大,企业的破产以及停产,势必会更进一步加深产能过剩。

如下图7所示,在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后,光伏产品(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的价格都出现的下降的趋势。此次欧盟对华反倾销案是继美国对华光伏“双反”案后的又一次针对光伏企业的案件,将给本已赢弱不堪中国光伏业带来致命打击。光伏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势必将影响我国光伏产品的对外出口,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对欧盟出口额达到200多亿美元,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约70%。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及47.6%的惩罚性关税将使得!一扣国光伏产业遭受灭顶之灾,竞争优势不复存在,90%以上的企业限产或停产,约百万行业从业人员受到冲击。

2012年,中国光伏前十名企业亏损总额高达几十亿美元,我国几大光伏巨头大全新能源、晶澳和赛维等企业连续财务报表亏损,境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则务持续报表不佳,股价长期低于J二1美元,而遭到了退市警告,作为曾经中国光伏界的引领者,无锡尚德甚至已经进入破产重组阶段,中国光伏企业被迫进入大整合时代。同时,高额的税费严重限制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存货大量积压,资金难以回笼导致资金链断裂,大批企业破产停产,进一步加重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从下图可以看出,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后,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都有一定趋势的下降,这使得光伏行业的生存环境越发不利,光伏企业停工或待工,造成了大量的产能闲置,产能过剩进一步加深。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3 2015/12

【反思】中欧光伏“波折”如何“摧垮”国内光伏业

上一次光伏双反的阴影才刚刚褪去,中欧贸易又笼罩上重重迷雾。反思中国光伏产业,中欧贸易一旦出现波折,受损的往往是国内企业,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