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汉能薄膜发电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主席李河君在12月21日场外减持25亿股汉能股票,减持涉及资金4.5亿元人民币。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汉能资金链依然吃紧。作为国内薄膜光伏市场的龙头企业,汉能的生存状态并不是个案,整个光伏行业回暖的基础依然脆弱。
2015年年底,光伏产业已经被工信部移除产能过剩行业之列。在“十三五”规划中,光伏产业成为重点扶植对象,光伏产业也由此迎来千亿元蓝海。面对政策春风,汉能们又开始蠢蠢欲动,纷纷发公告布局光伏产业。在二级市场中,光伏股的业绩也是冰火两重天,股票走势也分化严重,虽然南洋股份、银星能源等个股走势活跃,但也有股票表现平平。
舆论漩涡中的汉能
2015年以来,汉能以及李河君出尽风头。先是在年初受益股价节节攀升,李河君登上《2015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中国内地首富。接着汉能股价于5月20日从7.35港元/股暴跌至3.91港元/股,跌幅达46.8%,公司紧急停牌。紧接着,5月28日,香港证监会声明对汉能展开调查。
因为外界质疑汉能薄膜发电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向母公司汉能集团销售设备所得,汉能以终止几笔关联交易作为回应。不过,今年上半年,汉能实现营收21.18亿港元,同比减少34%;净亏损5932万港元,但在2014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6.76亿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的表现引发外界对其“造血”能力的新质疑。宜家集团终止与汉能签订英国住宅太阳能合同,汉能裁员、高管离职、香港办公室拖欠170万港元房租,甚至有消息称李河君准备出售其起家的水电资产等等,这些都被外界解读为汉能资金链吃紧的征兆。
港交所12月28日披露的这则李君河减持的消息让质疑变得更加可信。如果以减持价格0.22港元(0.028美元)/股的价格计算,汉能市值约11.6亿美元,约为2015年5月停牌时211亿美元市值的零头。因为这次减持,李河君持有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比例从80.75%下降到74.75%。
接近汉能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汉能的确有一些困难。”但她没有直接指出这种困难是否为资金问题。
“沉重”的光伏
汉能谜题待解,但光伏发电行业的整体困境似乎可以为汉能的谜题提供一些注解。
虽然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保持世界第一的记录已近十年,但市场严重依赖欧美,2011年以前有90%的光伏组件供出口。2012年,这种状况引起欧美发起的“双反”调查,最终光伏发电行业一蹶不振。行业巨头尚德、赛维相继资金链断裂、破产重整,有近百家光伏企业在此期间退出市场。
而“双反”后,银监会又在2013年初把光伏行业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列入大型银行风险防范对象,光伏企业通过银行进行项目融资——包括小型项目融资,占整个行业融资额的98%的通道基本被堵上了。据悉,汉能在建的9个光伏生产基地,只有一个以项目融资的形式获得了银行贷款。
此外弃光率高企也是光伏发电发展受阻的另外一个主因。弃光主要发生在甘肃和新疆地区,其中,甘肃省弃光电量17.6亿千瓦时,弃光率28%;新疆(含兵团)弃光电量10.4亿千瓦时,弃光率20%。另有部分地区弃风率超过30%。
对于弃光率高企,国家能源局曾专门撰写报告认为存在包括“电源、电网建设配套衔接不够”、“电网企业办理接入系统、并网验收工作不完善”等问题。更有专家指出,技术问题可以突破,关键问题在于地方保护、政策不规范、电网企业强势等。有行业内人士表示,“比如‘备案制’,地方政府用附加投资等条件作为企业进入当地市场的必要条件,光伏企业开发各地市场的投资成本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回暖的基础依然脆弱,同时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壁垒和畸形发展仍需要规范。
政策东风吹来利好
针对光伏发电行业严重过剩的情况以及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国家不断出台系列政策以化解产能、启动内需,脚步从2009年至今一直没有停。
如前文提到的,2014年,部分省市的将光伏发电企业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降低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的通知。同时指出,利用建筑物屋顶及附属场所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变更为“全额上网”模式,“全额上网”项目的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收购。
这些政策无一例外地被券商解读为利好,且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太阳能发电概念板块上市公司,90%实现营收同比大增,其中,阳光电源、拓日新能等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而且一些公司预告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也大幅增加,其中拓日新能的净利润增幅超过9倍,茂硕电源和亚马顿的净利润增幅都在100%以上。相对应的,这些公司的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茂硕电源和亚马顿的表现活跃。年报预告增幅30%的南洋股份,近期股价还创出了历史新高。
但也正如前文所提到,光伏行业回暖的基础依然脆弱,依然有的公司2015年净利润为负增长,如横店东磁、首航股份、大港节能和协鑫集成。
2015年底,光伏产业再收政策红包。工信部把光伏产业移出产能过剩行业。在十三五规划中,光伏产业也成重点扶植对象,光伏产业迎来千亿元蓝海。
2015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改委能源局等有关部门下发《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
意见稿同时提出统筹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使用,对先进光伏产品应用以及与城市微电网、储能技术等新技术的综合应用给予专项支持。继续实施财税优惠政策。鼓劢各级财政出台地方配套财政政策加大对光伏发电利用支持力度、各新能源示范域市,绿色能源示范区县、新能源示范园区及其它示范性域镇,可结合示范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光伏发电应用。鼓励各地统筹节能减排、扶贫、棚户区改造等资金。探讨成立国家光伏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注资、企业投资和社会参与的形式,为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关键基础理论研究、核心设备国产化、全球人才培养等无法完全市场化的创新环节提供资金支持等。
机构人士认为,“十三五”规划延续和整合了之前的对光伏发电产业支持的政策,而更加具体的目标和补贴政策为行业带来利好。
最近很多上市公司发公告,又在开始资本运作布局光伏产业。近期嘉化能源、彩虹精化、林洋电子、协鑫集成都有在光伏领域布局的资本动作。
在转型的“汉能”们中寻白马
一直自诩拥有核心技术的汉能,也在做从直销到经销商的战略转变。同时,汉能正在广东开展一个试点项目,通过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融资服务平台,探索以项目售电收费权和项目资产为质押,来为项目和居民提供小额贷款的新融资模式。
而在推动和等待政策、电网等各方面的完善与改进外,光伏产业的其他“汉能”们也一直在光伏领域深耕细作谋求转型。机构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这些转型中光伏类上市公司,一些业绩持续的公司或许就有白马股的潜质。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在二级市场,这样的公司并不少见。如主业逆变器的阳光电源,在储能、新能源车、云数据、售电侧等涉能源互联网的板块积极布局。拓日新能作为全产业链运营企业,涉足光伏电站。
刚刚发布公告的海润光伏明确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海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内蒙古独自设立内蒙古巨海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同时该拟成立公司将投资设立内蒙古新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新润光伏未来主要从事地面电站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等业务。海润光伏表示,这样可以消纳自身产能,平衡自身供需状况,另外布局下游电站市场。
此外,拓日新能预计2015全年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0万元至4500万元,去年为亏损537.74万元。拓日新能在业绩说明中强调,“国内光伏市场回暖,公司2015年加速布局光伏电站项目,并采取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资金进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电费收入的增加增厚了公司利润”等。
精功科技预计2015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500万元~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0%~58.80%。公司在业绩说明中强调,“重点项目的实施,包括新产品的研发及市场化推广进程等,前述项目实施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
不过,诸如精功科技等公司,其营收和净利主要来自传统业务,保持较高毛利率的光伏产品还未唱主角。券商也在研报中提示,因竞争导致毛利率下降,补贴降低等因素,可能是光伏发电板块业绩提升的潜在风险所在。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12月28日,汉能薄膜发电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其主席李河君在12月21日场外减持25亿股汉能股票,减持涉及资金4.5亿元人民币。这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