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能源革命为创客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各类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汹涌而至,改变无处不在。然而,技术正确并不意味着商业同样正确,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几乎在瞬间重构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以及更加复杂多维的问题。
2015年11月下旬的一天,我和刘维刚约好在广州万科云见面。尽管此前从未谋面,但也相当好辨认:其时广州酷暑尚未退去,刘维刚身着短袖,满头大汗,抱着一个硕大的建筑模型站在过道上,这让他在这间充当售楼处的咖啡馆中相当醒目。
他领我走上咖啡馆二楼一个狭小的格子间,还有一拨人正在里边喝着功夫茶,等着和他讨论入驻创客空间的事情。万科云是万科新推的一个科技地产系列,也卖产权40年的商品住宅,他们希望通过聚集科技公司来实现业务转型或者增值。趁着这个时节,85后的刘维刚在这里创办了一个名叫格米瑟夫的能源互联网创客空间。
他随手抱着的那个硕大建筑模型,是一个制工精巧的新能源社区沙盘。它的制作者,是已入驻格米瑟夫创客空间的一家名叫3D广雅的公司。这原本是家普通的沙盘制作商,经过他们重新规划,瞅准分布式能源蓬勃兴起的巨大市场,将发展方向调整为专注于服务能源领域的复杂模型制造商。
而更多的创业者,则沿着能源产业本身所特有的脉络,在技术创新、区域服务,以及易于嫁接互联网的终端或企业级市场,勇敢的做出尝试。
其实,在整个2015年,能源圈都在讨论能源互联网。在板结多年的电力体制终于在售电侧松动后,又赶上了中央的双创战略,这让胸怀梦想的创业者找到了纵身一跃的理由。虽然能源互联网在不停歇的辩论中尚未找到各方公认的定义,却也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煤、气等大宗商品,到节能、售电等服务领域,但凡和能源相关,创业者们都乐于消费这个词汇带来的巨大红利。
相应的,与近来股权投资唱衰论调步伐并不一致的是,至少在能源和清洁领域,九鼎、青云、IDG、达晨、赛伯乐、新天域和同创伟业等国内顶级机构,都在募集相应的创投基金,或者依然保持敏锐的出手态势。而这一波和十年前与清洁能源相关的创投热潮不同的是,它的突破口有了更多选择,对固有的利益禁区也探入更深。
▼互联网来客
最新潮的一群创业者,还是与互联网相关。其中,大宗能源商品的垂直电商、基于能源项目的P2P平台以及专注终端用户的O2O应用,是最主要的几种形式。
自2015年两会期间“互联网+”由中央加持横空出世后,被互联网新兴势力所谓“高维降击”论调摧残得一度信心全无的传统行业终于回过神来: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没有哪个领域有理由回避,但也不该被IT工程师垄断话语权。冯仑便因此写了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他说,100多年前,人类也追求过“电灯泡+”,当时用电灯泡的行业或商家,会比不用或迟用电灯泡的同行更具竞争力,直到有一天,人人都用电灯泡。
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和互联网界逐渐产生了大规模的交集。首先便是大宗商品电商化。自2014年起,因“找钢网”、“一亩田”等电商的强势崛起,这类拥有巨大交易从而带来沉淀资金想象的B2B模式,让不少围绕能源产品电商化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异常瞩目,油、气、煤和光伏组件等领域都冒出了不少类似电商坐庄者。
在这其中,行业中衰的煤炭,以及市场相对开放的天然气市场,成了主创的方向。
早在两三年前,煤炭行业便结束所谓的黄金十年,陷入倾颓之中。煤炭矿主,物流以及依附其间的大小贸易商,都在探寻改变的机会。将煤炭交易搬上互联网,砍掉中间过多的交易环节,是个顺理成章的选择。煤企、地方政府、煤炭港口有天然便利,纷纷自建平台,而深耕多年的贸易商也迎来了再创业的机会,东煤交易、易煤网、找煤网等今年异常闪耀的明星,无不拥有此类背景。
天然气尤其是LNG市场,也大体和煤炭相近。但能源大宗商品的平台,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首先因为商品本身主要针对的是工业用户终端,靠贴钱或普通的针对大众消费品的网络营销手段难以带来行业实质性的变化;其次交易链条上客户忠诚度不强,价格敏感度很高,需要发现一个公允的价格。刚刚迎来增资扩股的LNG电商气头网CEO王伟这样跟记者说:“我们不会将沉淀资金作为目前主要的考量方向,而是在搭建平台的同时,继续推进一些线下贸易保证现金流。”
互联网嫁接的另一个创业模式,是众筹产品的出现。七年前还以美股市值计为新能源首富的彭小峰,在赛维LDK没落后,2015年携绿能宝开始第三次创业。但这类模式的理财收益摊薄在周期漫长的能源行业中,受政策波动的影响极大,而使效仿者寥寥。彭小峰的绿能宝,也自起步始便陷入“自融自保”的质疑声中。
O2O创业在2015年经历了上半年的癫狂烧钱状态后,下半年渐趋平淡,这也是所谓资本寒冬论的主要论据。而这恰恰正是能源圈和互联网靠的最近的领域之一。基于终端应用的各类APP,遽尔繁兴又急剧消散。
平安夜的晚上,我给北京油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CEO喻凯打电话,他的前东家兼搭档,油通公司创始人范庆河被指携款逃离,一众已预充值的车主正烦躁不安的等着追回余款。2015年上半年,这家主打社会加油站(几大油公司之外)便捷消费、以“油—车—生活”蓄力汽车后市场的创业公司,接受了多家机构的融资询价,但因要价过高而迟迟未能引入投资者。待到下半年,油价持续下跌,补贴烧钱不济,用户量迟迟未能大幅增长,终于制其崩盘。范庆河不想赔掉在山东的炼油厂而选择消失,喻凯则在早几月前便已离职。
相类似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因为兼具新能源、汽车和终端消费几重要素,使得充电桩APP应用,在短短的一年间冒出近百个。除去极少被收编或制造商自营的APP外,大多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更为紧要的是,2015年12月下旬,北京发改委宣布将建立统一的充电桩公共服务平台,而这背后电网公司的身影若隐若现——由于有申请补贴的政策加持,如果该政策逐地推行,那么其它充电桩APP所带来的投资想象空间很快便将归于寂灭。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能源O2O创业者受到资本热捧。2015年12月底,自被几家创投媒体报道后,“煤老板APP”创始人王硕功便不再接听所有陌生电话,“问询的电话太多了,都是谈合作或者主动要投资的。”王硕功说,“这都超过了我们融资的需求。”这款爆红的APP,是针对煤矿货主与货车车主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煤炭行业物流成本大过商品价值的痛点,参照滴滴出行,以货主发单,司机抢单的模式缩短信息传播成本,优化运力配置。
▼创业抓手与平台生态
创投圈有句名言,“尸体不会说话。”磐古创投清洁技术投资总监张弛告诉记者,“在那些宣布成功融资甚至进入下一轮的创业公司之下,有一大堆已经倒下的烈士”。磐古创投由于是自有资金,既做GP又是LP,对项目考察异常谨慎。
“能源和清洁技术行业周期较长,与资本快进快出的方式有错配落差。”张弛说,“但与此同时,这些相对较重的资产,一旦看准了,至少在财务上会比较稳健。”他所领导的磐古创投清洁技术团队,每年仅保持投一个的节奏。
2015年上半年,最热的两大领域P2P和O2O项目拼杀的太过激烈,BAT为自身战略驱动,宣称要占领一切入口。下半年形势突变,许多创业公司已无力支撑,各方于是上演合纵连横大戏,投资市场趋冷。
但能源圈内,资本依然在孜孜寻找适当的“入口”项目。能源互联网概念兴起后,这个互联网概念中的“入口”换成了能源语境的“抓手”。赛伯乐云科合伙人杨晓刚这样解释他们目前的布局:通过整合赛伯乐遍布全国的区域投资公司渠道资源,拓展“基于区域能源服务的能源互联网”业务,以此来为抓手公司提供增值。这里强调的“抓手”,是那些能够打通电力设计工程、充电桩乃至售电业务,有“鲨鱼苗子”潜质的公司。
下一页>“这个行业里不大可能出现独角兽,但市场这么大,培育几十家上市公司一点问题都没有。”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一家研究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一位创业者如此说道。他所指的行业,也就是能源互联网,正在多个领域四散延伸,同时不同条线之间的业务关联日益清晰。
首先是售电侧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机遇已进入正式的商业布局阶段。2015年11月底,电改9号文的六个配套文件正式颁布,在此前后,各地已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上百家售电公司(这个数目每天都在更新)。与之相关联的,有关区域电网优化、智能芯片和通信设备等领域都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无论是此前经营日久的成熟公司,还是重新组建的技术创业团队,都开始大胆摹画未来。
其次,分布式能源由单一的风光电源开始转向复合型的园区建设。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足以囊括目前与电相关的一切前沿技术。清华大学曹军威认为,一个成熟的能源互联网社区,将至少包括冷热电联供、电网侧、用户侧和需求侧的管理和调节,以及必不可少的大数据分析和储能技术。掌握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在国内分布式能源或能源互联网社区建设兴起的背景下,都有可能成为某一类公司游刃市场的独门利器。
第三,是电动汽车兴起带来的充电桩建设。和单纯的充电桩APP不同,充电桩及设备的概念公司在本质上还是制造业公司,当前,有充电桩概念的上市公司便有一二十家,以及众多小型公司,他们多来自电气电缆设备和电动汽车的一些主机制造商,也有来自传统的汽车经销商。
这几者之间的联系便是所谓的生态协作,即售电—能量交互—充电,各自都有进入对方领域的规划设计——这无疑催发了各方加速布局的进度。不过,对于大平台生态,投资界普遍认为还未到成熟的时候,或有各自门槛限制。九鼎投资顾效冬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筹划专业的能源互联网创投基金,但要求目标公司能够有500万元以上的利润。
▼新绿色军团
大致在十年前,清洁能源领域曾一度开启过以风电、光伏为主的创业黄金时代。自2005年后,赛维LDK、无锡尚德、英利、明阳和华锐等一批明星公司在创投资本的助力下,先后成功上市,其中尤以美股最受青睐。
但自2011年后,这一波明星公司中的大多数,先后在政策制冷的新能源市场中遭受困境。与此同时,因受诚信危机和机构做空,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遭受史无前例的狙击,此前一度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公司,是其中受挫最重的板块之一。不少明星公司的光环迅速褪去,甚而至于在新能源市场再度繁荣的当下,都难以重整旗鼓,从而堕入传统制造业的惨淡经营之中。
敏锐的资本,则不断迁徙着寻找更为丰美的水草之地。事实上,风电、光伏也并非是投资禁区,受资本冷落的只是那些除了新能源概念之外再无其它竞争力的制造商们。瞄准细分市场、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转换能量转换效率的零部件制造或者运营商,依然受到资本的青睐。
2015年12月18日,在北京大望路华贸大厦北极光创投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合肥泊吾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蒋勇。一年前的同一天,泊吾光能接受了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的天使加A轮投资,当时公司初创估值1.6亿元。
蒋勇在半导体和光伏圈有过20年从业经历,曾在赛维LDK和晶澳工作过,还和方鹏一起创办过聚晶光伏,他的团队成员也都有过多年交集,杨磊则是顺着光伏圈人才流向一直和他们保持着接触。
“光伏行业在传统制造和运营端杀伤过度,但其实还有非常广阔的蓝海,我们要去发现别人没有做的领域”,蒋勇说,“漂浮式光伏就是一个巨大的蓝海”。
所谓漂浮式光伏,是指在水库或湖泊等水面电站上所采用的光伏技术和产品,在国外尤其是日本产业已经相当成熟。蒋勇介绍道,他们目前的漂浮式光伏可以比同类产品高出15-20%的发电量,而且他们的产品可以在水面上踩踏。此前国内光伏业界对此研发并不多,他们算是抢了一个先机。
风电领域也是如此,远景能源强势崛起后,“业界突然换了个脑子似的”,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说,“大家都开始把智慧风能从研讨转向商业化尝试,风电设备智能化与智慧风电场建设材料成为行业发展的最新热点。”
和十年前相比,新的绿色军团,除了智能化的风光之外,储能领域在几经淘洗后,因处在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环节和汽车市场的广泛前景,是投资界最为青睐的领域之一,技术路线也多家争鸣。以大容量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名噪一时的前普能创始人俞振华在完成创始人团队集体退出后,干脆募集了一支基金,专注储能和相关领域的初创公司投资。而其中的氢能,正成为他们眼中的下一个明日之星。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新一轮能源革命为创客们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各类新技术与商业模式汹涌而至,改变无处不在。然而,技术正确并不意味着商业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