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受地震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损毁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重新对能源安全进行审视。在之后的5年,世界能源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核电在各国的能源比例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于事故发生地日本而言,能源的匮乏长期以来如鲠在喉,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为确保能源安全和实现低碳发展,日本近日发布了《能源革新战略》报告。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发布的《能源革新战略》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通过对能源供给系统的改革,扩大能源投资,实现2030年能源结构优化,从而进一步完成安倍政府GDP达600万亿日元的目标;第二,通过加大能源投资、提高能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减少26%。
报告显示,《能源革新战略》是对以节能、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相关制度进行整改,进而对整体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改革,且改革必须与经济增长以及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相结合。经各方统筹计划,此次改革主要围绕节能、可再生能源、能源供给系统这三大主题,并分别策划了节能标准义务化、新能源固定上网电价(FIT)改革、利用物联网进行远程控制技术开发等战略。
提高三方能效
报告显示,《能源革新战略》分别从家庭、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入手,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首先,提倡日本家庭加快使用节能电器,并且到2020年实现住宅节能标准化,即新建住宅均为零耗能建筑,而对现有的住宅进行节能改造。其次,对产业用能实行节能“领跑者制度”(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节能标准,推动高耗能产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机制),制度覆盖的对象包括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等。制度将督促工厂加强对余热的利用,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节能支持,并且构建节能评价制度,对用能企业进行节能优良分级。最后日本还将最大限度的普及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利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
为实现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2%~24%的目标,日本将重新制定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政策,保证在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减少因过高的电价补贴而将负担转移到电力消费者身上。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相关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将获得上网电价政策支持的90%光伏项目,根据2030年能源结构比例目标,进行合理配置;降低国民负担,高效低成本地使用上网电价政策;充分发挥电力系统改革成果,实现电力交易市场。
针对上述目标,日本政府分别就上网电价认证制度改革、定价、设备检修、各能源间发电平衡、加大可再生能源比例等课题提出了相关改革方针。目前日本约有57吉瓦的大型光伏项目取得认证但尚未建设,而这些项目需要在2017年4月上网电价修改法案生效以前签订并网协议,并支付电力公司要求的工程费用,否则将失去其之前所获得认证的高额上网电价收购价。因此,现行制度下不满足新制度要求的项目,实际上就要下调收购价格。
此外,上网电价作为改革重点,对商业和民用住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案。商业光伏以“领跑者制度”为轴心,可以根据情况采用“招标制度”(主要针对超过2兆瓦的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进行招标,发电成本低的企业拥有优先选择权,以此降低国民负担)。这里的“领跑者制度”是指以成本效率较高的企业实现的建设成本为基准,由采购价格估算委员会来确定收购价格的方法。而过去基本上是将所有企业的实际数值累加计算来确定的。推行“领跑者制度”可以提高定价的准确性,上网电价下调余地会变大。住宅使用太阳能发电则采用事先设定“降价日程表”的方式。
日本光伏产业发展相比其他可再生能源要快的多,由于风能和地热能发电开发期间较长(前置时间长),发电占比增长速度较慢,上网电价认证所需时间长,无法确定合适的收购价格,商业化进展缓慢。因此若要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需提前对前置时间较长的发电项目制定固定上网电价。
新建能源供给系统
《能源革新战略》报告显示认为,在促进节能、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基础上,构建新型能源供给系统、平衡供需,创建能源利用新产业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可以满足能源需求还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革新战略》报告中构建了“节余电力交易市场”和“虚拟电厂”,来促进节约用电以及保障地区电力稳定供给。
除了上述两项新型产业的创建外,构建新型能源供给系统的另外一个具体措施就是加大削减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确保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出系数控制在每千瓦时0.3千克的目标。此外,构建新型能源供给系统还包括构建新能源社会,普及氢能源利用。例如普及家庭使用燃料电池储存电能和电动汽车等。目前日本正在尝试通过加大氢气发电比例,大规模发展氢气供给系统技术,构建一个零碳素氢供给系统。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2011年3月11日,受地震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损毁严重,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重新对能源安全进行审视。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