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汉能太阳能汽车在四千年前有没有搞头?

2016-07-14 12:04:59 【脑洞】汉能太阳能汽车在四千年前有没有搞头?-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4400年前的某一天,帝尧统治下的华夏大地上,迎来了一起铭刻历史的灾难。

这一天,早晨来的比以往都要早的多,外出耕作的农民发现了此时悬在他们头顶上的,不再是那颗熟悉的太阳,而是九日连珠。巨大的热量和高温几乎是顷刻间烤焦了农田,蒸发了水源,整个华夏大地都笼罩在本应升级蓬勃的太阳带来的巨大恐慌之中。而这个时候,一个叫羿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看起来精明强干,人们认为他或许能够解决这件事情,然而还未张口。一个名叫汉能的知名商贾,已经提出了看似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汉能可以利用这9颗太阳为自家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充电,在没有雾霾,没有充满二氧化碳的臭氧层,没有沙尘暴的4400年前。9颗太阳确实能为太阳能电池技术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第二,利用这些电能,我们可以搭建大棚保持生产,制造冰箱保存水源...甚至,我们还能造台汽车....炒个概念?

其实太阳能汽车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比

靠PPT拿到几百万美刀融资的游侠汽车,

靠一个模型(我们暂且定义它为模型)登陆各大国际车展的乐视超级汽车,

以及居然都已经不知道靠什么和江淮达成量产协议的蔚来汽车.


..这些都要靠谱...毕竟在1980年,西班牙人就已经鼓捣出了现代太阳能汽车的雏形,而太阳能作为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也确实有着其特殊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处不在”的特性。但很显然,因为某种原因,对于这样庞大体量的能源,人类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

这种原因就是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已知的太阳能电池一般分为三类,单晶硅,多晶硅,以及非晶硅。目前已知的太阳能转化率最高的单晶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伏发电,转换率已经能够达到25%,如果量化这个概念,大概是1.5平米左右的单晶硅电池板能发电140W每小时,但生产这样大小的电池板,需要耗费40kg的煤炭资源,基本等于140kWH的电量,也就是说....单晶硅的电池板还没生产出来,其带来的贡献已经是其每小时价值的负1000倍了。消耗大,效率低也就是为什么太阳能发电多为集约型产业,且很少出口的原因之一。

而能耗较少的非晶硅——也就是汉能在其构想的太阳能汽车上使用的薄膜电池,则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低成本太阳能电池。虽然薄膜电池用硅量较少,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但其转化率不高的弊病却依然存在。虽然按照汉能目前掌握的高端技术中,却有一项砷化镓高效柔性薄膜技术,官方宣称的转化率高达28%左右,已经超过了单晶硅的转化率。但其成本控制和量产技术是否过关,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即便.....即便上述假设均被实现,太阳能发电切实可行。

然而仅以北京为例,据官方信息统计,2015年全北京雾霾天数共有225天....

我们重新审视汉能的“太阳能汽车”梦想,不难发现其无非是建立在汉能并购美国柔性薄膜电池公司Alta Devices后的一次“炒作”。

2009年,汉能向一家港交所的上市公司——Apollo Solar购买太阳能设备,后通过资本运作实际控股了这家公司并改名为汉能薄膜发电,在随后的几年内,汉能光伏/薄膜发电一直通过种种渠道想在市场内打开知名度。

但自身技术储备不多的汉能集团是以水电站起家的一家港交所上市公司。2015年7月,汉能集团的股票在刚刚开盘之际就暴跌超过40%,市值缩水千亿,而究其原因,外界猜测是汉能在2009年前后在光伏和薄膜发电上的“概念炒作”,让本就没有太多技术和商业运营积累的汉能债台高筑,甚至被港交所认为“没有偿还能力”而停牌长达一年的时间,甚至面临退市风波。

而即便是在2014年并购Alta Devices之后,其较为尖端的柔性薄膜发电技术依然没有给汉能带来足够稳定的收入增长点,过剩的产能让汉能更加举步维艰,他们继续一条“明路”来一方面消化库存,一方面在资本市场赢得话语权,而现在看来,所谓“太阳能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手段罢了。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4 2016/07

【脑洞】汉能太阳能汽车在四千年前有没有搞头?

4400年前的某一天,帝尧统治下的华夏大地上,迎来了一起铭刻历史的灾难。这一天,早晨来的比以往都要早的多,外出耕作的农民发现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