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近10年时间,中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非常明显,组件价格从每瓦50元以上降低到每瓦4元以下,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低到每瓦7元,降幅都在85%以上。在设备价格下降的带动下,光伏电价也下降了76%,光伏发电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快速提升。
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规模效应,应用市场的高速增长带动关键设备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带动生产成本的下降;二是技术创新,通过新产品和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发电转换效率来达到增效的目的。
在二者之中,规模效应在此前10年体现出来的作用更为明显,而企业技术创新速度不够快、前沿技术储备不够多。随着规模效应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常规技术再修修补补对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推动作用越来越不明显。
显而易见,未来虽然仍要“两条腿走路”,但技术进步在降低电站成本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靠规模引领,现在到了“啃创新驱动这块硬骨头”的时候。
然而,快速推广一项创新性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在任何时候都会面临诸多障碍,这其中首先要破除的障碍就是技术“锁定效应”。
所谓技术锁定,是指与传统技术相比,先进技术市场导入成本高、认知度低所导致的推广障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技术思想家、《技术的本质》作者布莱恩˙阿瑟曾表述过类似的思想,技术的本质与制度的本质类似,因强烈的路径依赖而常将人类“锁入”既有的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当社会被制度路径锁死时,社会消亡。当企业被技术路径锁定时,企业淘汰。”
创新技术产品为何会被“锁定”?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新技术产品问世之初,市场对其知之甚少,而人们又倾向于相信自己熟悉的事物,怀疑新兴事物,不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造成市场推广困难;
二是新技术初期规模小,成本高,生产新技术产品需要对原有产线进行升级改造甚至更换产线,如果没有可预期的规模化应用来摊薄初期成本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新技术行列来降低制造成本,在过度竞争的市场坏境下,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产线升级改造的动力,应用方也更习惯从初投资更低,而不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的角度做出购买决策。
近几年的现实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新型太阳电池、新型组件、新型逆变器以及1500伏系统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市场的积极性并不高。此时,需要有一些手段鼓励开发企业采用这些新技术,使该技术产品得到快速推广,一旦打开市场,新技术便能释放出较大的降价空间,成本效益就能显现出来,产业也就能够逐渐从规模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打破技术锁定效应,释放技术创新空间,是光伏行业接下来的努力方向。而现实中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政策土壤——“领跑者”计划。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启动光伏“领跑者”计划,旨在为创新技术产品提供应用的平台,在加快实现新技术产品成本下降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这里所说的“创新技术产品”,不是如有些人眼中的传统技术“矬子里拔将军”,更不是淘汰技术的“借尸还魂”,而是技术上的本质性提升和改变,并由此带来的整体技术水平进步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
唯有如此,“领跑者”计划才能体现出应有价值,才能成为创新技术的应用平台,才能对行业尖端技术产品研发创新形成长期引导,才能对产业发展构成基础性支撑。
当前的任务,是在正确理解“领跑者”本质和初衷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甄别先进技术产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范标准,并加以客观的验证评价,向市场传递出正确信号,为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创造环境,让中国光伏产业持续领跑。(作者系鉴衡认证中心主任)
原标题:“锁定效应”是技术进步最大障碍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讯:近10年时间,中国光伏发电成本下降非常明显,组件价格从每瓦50元以上降低到每瓦4元以下,系统价格从每瓦60元降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