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将上升。初期每超出配额排放一吨CO2将增加30-50元成本,随着碳排放市场的成熟,将达300-500元/吨。(1吨CO2耗煤约0.4吨,近期吨煤价格约500多元,感受一下这成本)企业发展面临釜底抽薪。
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将成为新的投资渠道,或将迎来10倍收益。
2030年我国将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65%的国际承诺,北方雾霾将不治而愈。
行业新机遇产生:需要大量的第三方核查机构,矿业领域从业人员可以转型做碳排放核查员,将成为新兴高收入群体。
尽管国际上碳交易已经是一个热门词汇,我国也实际了几年的碳排放试点。但对于绝大多数矿业领域从业人员来说,碳交易还是一个较陌生的词汇,碳交易是怎么回事儿就更说不清楚了。实际上,碳交易的全面实行将对整个矿业领域及从业人员带来深远的影响。现在必须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一、什么是碳交易?CO2能卖钱了!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什么意思?
通俗的说,就是给企业配备CO2排放指标,一旦排放量超过这个指标就要向其他企业购买。而排放配额用不完的企业则可以向其他企业出售。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能节省下来CO2的排放指标,就可以卖钱了!
只要国家控制着CO2的排放配额,就将从源头上限制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从理论上讲,气候变化、雾霾都将受到遏制。
二、哪些企业和行业受影响?根据2016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6〕 61 号),2017年全国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工业行业中年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
据目前初步核算,全国将有七千多家企业符合要求,碳排放总量大约占到全国一半(40-50 亿吨 CO2)。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后,不仅是上述8大行业受重大影响,生产化石燃料的煤炭企业和油气企业也将面临需求萎缩的风险。
而据国家发改委2013-2015年印发的三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则包括了共24个行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钢铁生产企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生产企业、镁冶炼企业、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陶瓷生产企业、民航企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独立焦化企业、煤炭生产企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矿山企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氟化工企业、工业其他行业企业。
到2020时,碳市场进入门槛将由1万吨标准煤降到5000吨标准煤,将有10万多家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
整个矿业行业都将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矿业领域是受碳排放交易影响最大的行业,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交易主体。
三、我国碳市场建设已推进5年多,条件基本具备,2017年全面实行2010 年 10 月 “十二五”规划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2011年10月发改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七省市 2013 年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2 年 6 月发改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 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开发、交易与管理进行系统规范
2012 年 10 月发改委《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与核证指南》,对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审定与核证机构的备案要求等进行规定
2014 年 12 月发改委《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方向、组织架构设计等提出规范性要求。
2016 年 1 月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参与全国碳市场的 8 个行业,要求对纳入企业历史碳排放进行核查,提出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等。
2016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十三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通过一系列的部署以及七大省市试点工作经验的积累,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条件建设已具备,2017年8 个行业七千多家企业将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四、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情况:流动性较差,波动幅度大,成交均价20-50元目前,试点碳交易的七个省市流动性较低,且波动幅度很大。对于企业来说,影响还比较小。对于纯投资者而言有较大的风险,但机会也很大。
据北京理工大学王科等《2017年我国碳市场预测与展望》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纳入七个试点碳交易平台的企业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 12 亿吨。但截至 12 月 25 日,七个试点年度碳市场配额交易总量仅 4290 万吨,达成交易额约 7.8 亿元。远远低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百亿吨交易量。可见,试点省市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还处于较低水平。
2016年广东成交量占七省市31%,湖北占26%,深圳占25%,其它四省市合计占比不足20%。
2014-2016七省市碳交易成交量对比(王科等)
七个碳交易试点的2014-2016年度的日收盘价格变化各个碳市场试点的价格差异较大,波动性也较大;2014-2016 年七个碳市场碳价总体上呈下跌趋势,2016 年个别地区碳价有所回升。上海、广东、湖北、天津这 4 个碳市场的碳价在 20 元/吨附近波动,较为稳定,而北京、深圳这 2 个碳市场的碳价在 40 元/吨附近波动,重庆碳市场的碳价波动较大。
2014-2016七省市收盘价格变化趋势(王科等)目前,全国将有七千多家企业符合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要求,碳排放总量大约占到全国一半(40-50 亿吨 CO2),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中国碳市场的规模将大大超过当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市场(覆盖 20 亿吨左右CO2 排放量),全球的碳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改变。
五、2017年碳交易价格不会太高,个人此时投资相当于2000年买房我国2017年-2020年全国碳市场的主要目标将是建设市场机制,先让全国市场运转起来。价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以及节能减排效果的发挥还有待时日。因而,最初阶段市场的流动性仍不会太高,交易价格将会延续七试点省市的价格。
北京交通大学王科、魏一鸣团队预测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的价格年平均水平在 30-40 元/吨,第一个履约期内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量约为 2-5 亿吨。只有碳价高于 240 元/吨时,约一半以上排放量所覆盖企业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减碳的压力。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初步估计,则要达到每吨300元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才能真正发挥低碳转型的引导作用。
减少CO2排放,控制气候变暖是一项国策。国家控制碳配额的供给,碳交易价格依赖于配额的供给。因而,国家有多大意愿降低CO2排放,碳交易价格就有多大上升空间。
对于我国来说在2030年左右达到CO2排放峰值,单位GDP碳排放下降60-65%是一项国际承诺。因此通过碳市场真正实现节能降碳意味着碳配额价格还有8-10倍的上升空间,在碳交易启动之初就投资碳交易会有巨幅增值空间。当前,七试点省市中除上海外都允许个人投资者交易,感兴趣者可以去尝试。
六、全国碳交易市场形成将产生的影响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4个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CO2排放的核算主要根据化石燃料的消耗、热力消耗、电力消耗等几项对应的等价CO2相加得出。因而,化石燃料消耗行业和化石燃料生产行业将受最直接影响。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碳配额流动性将逐年增强,国家将根据减排目标设定碳排放配额,碳交易价格将不断上升。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航空等八大行业7000家企业的能源成本逐年上升,节能减排的技术升级将不断产生。而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钱投入到碳交易市场中去购买配额,部分企业将难以承受成本而关停。
来源:发改委
煤炭生产企业和油气生产企业在国家控制碳配额的情形下将面对需求天花板,总需求和总生产规模被限定后,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加。最终会形成部分大型煤炭集团,并强化三桶油垄断地位。中小型煤企在去产能和碳配额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不断关停倒闭,企业人员面临分流。
到2020时,碳市场进入门槛将由1万吨标准煤降到5000吨标准煤,将有10万多家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的24个行业,都已具备了纳入的条件。它们是发电企业、电网企业、钢铁生产企业、化工生产企业、电解铝生产企业、镁冶炼企业、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陶瓷生产企业、民航企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独立焦化企业、煤炭生产企业、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矿山企业、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氟化工企业、工业其他行业企业。
雾霾也将不治而愈:根据我国关于气候变化的承诺,单位GDP化石燃料的消费强度将逐年下降,2030年我国将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60-65%。在碳配额总量控制的情况下,不断升高的能耗成本将促进企业自觉节能减排,雾霾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矿产资源产业链的钢铁、有色、采矿、煤炭、油气生产和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都会卷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粗放发展难以为继,节能减碳成为主流。
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化石燃料是薪、企业是锅,碳配额的实施就是对他们釜底抽薪。
七、全国碳交易市场形成带来的行业机遇:第三方核查机构的产生,矿业人员可以转型去当核查员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对企业实际碳排放量的监控和限制,这就需要有大量的核查人员去进行监控。中立的第三方核查机构便必不可少。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已明确提出要培育和遴选第三方核查机构及人员。
当前我国七个试点省市虽然已经形成了部分第三方核查机构并培养了部分核查人员,但七省市的体量与全国的规模是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
全国碳交易市场的7000家企业都需要核查,有大量的核查需求。未来10万家企业都纳入后,将需要更大规模的核查机构和人员。
因而,碳排放的第三方核查是一个亟待开发的蓝海,其市场容量不可小觑。而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查都是非常专业的,这就需要本行业的人转型去做这个工作。完全可以想像,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职业,进入越早先行红利越大。
结语我国碳交易市场2017年全面启动,纳入钢铁、有色、油气、化工等八大行业7000多家企业,2020年将包括10万家企业。矿产资源产业链的钢铁、有色、采矿、煤炭、油气生产和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都会卷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对于高耗能企业来说,化石燃料是薪、企业是锅,碳配额的实施将是对他们釜底抽薪。在碳配额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北方雾霾也有望得到根本缓解。同时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也带来了一个行业机遇:第三方核查。矿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转型去做本行业的碳排放核查,进入越早的人将有越大的先行红利。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