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的故事:从技术极客到能源商业大亨

2017-02-09 08:15:59 1366的故事:从技术极客到能源商业大亨-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像比尔·盖茨带领新的世界领袖级技术企业的成功路线,似乎暗示了一条很重要的商业规律:市场和技术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Frank van Mierlo对此深有体会。工科背景出身的他,在创办1366 Technologies之前,就以很高的价格卖掉了他创业的第一家创新技术公司,俨然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现在,在他第二次技术创业的道路上,也走到了将技术应用化的重要节点。

1366 Technologies主张太阳能是未来的主流能源,坚定直接硅片的降本技术路线,并将技术发展到了可商业化阶段。

但对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对这一技术赞不绝口,认为其节能减排,可以帮助光伏产业升级。但也有人认为其夸夸其谈,只见报告,不见产品。这也是市场对创新技术走向应用普遍存在的质疑。

所以,从技术极客到商业大亨需要经历什么门槛?

首先要是一个极客

2008年Frank van Mierlo创办1366 Technologies时,是太阳能电池原料多晶硅价格最高的时期。

在那个时候,高涨的石油价格把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比任何时候都关注燃料乙醇、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太阳能电池产业,世界各国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太阳能多晶硅产业更是风光无限。2008年,全球市场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多晶硅价格达到了接近500美元/公斤。

所有人都在卯足力量来扩大产能。

毕业于MIT和斯坦福的Frank曾经在壳牌工作,是个工程师。离开壳牌后,Frank创办了一家叫做Bluefin Robotics的公司,这家公司研发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这个产品为公众所熟知是马航失踪时,其产品被美国海军用于寻找马航。随后,他把这家公司卖掉。40多岁左右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我不想那么早退休。”Frank表示,“我想做点有意思的事。而能源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和MIT大学所有从事跟能源相关的教授去学习和讨论,能源问题的突破口到底是什么。”

他可以迅速说出了潮汐、风能和全球能源需求,以及太阳能的数字。由此告诉记者太阳足够支持人类活动对能源的需求。这也是他最终选择太阳能方向其将公司命名为1366的原因,1366瓦每平米,这是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照能量密度。

而人们之所以使用非可再生能源,比如煤,是因为煤的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要想方设法让光伏发电的成本降到煤以下,光伏才能成为主流能源。


在太阳能产业链,硅片是成本最高的一部分,同时它的加工工艺也是最浪费的,就像锯木头有木屑一样,切割硅片浪费了大量的硅材料。每生产一片硅片,就浪费掉了一半的原材料。

2008年,Frank和MIT以及业界的教授一起创立了1366 Technologies。用MIT的技术开发一种新的生产硅片的方法。由于去除了由硅锭到硅片过程中的几个阶段,这种新方法能够使得硅片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了解该技术原理点击美国研发的硅片新生产工艺 能让光伏发电成本可以和煤炭PK)

这项技术很快得到风投机构的青睐。北桥创投与北极星创投、GE、优点资本、Ventizz基金、海银资本都是1366Technologies的金主。美国能源部也对此提供了资助。 包括瓦克化学和韩华Q CELLS等行业巨头也对其进行了战略投资。

这些金主为1366 Technologies砸下了1亿美元做技术研发。

然而,在1366 Technologies成立时,包括德国瓦克化学、美国MEMC、韩国OCI、挪威REC、中国特变电工等在内的多晶硅大产商正在不断扩大产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半导体行业尤其是高速增长的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需求,随着产量的扩大,生产工艺及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如果1366 Technologies的技术在那时完成研发,走向商业化。以其成本优势,1366或许能成为当时最大的赢家。

商业化路径的选择

一项技术商业化的路径大概有三种,一是卖掉专利,完全交给另一方生产制造;二是卖带有技术专利的设备给厂商;三是自己研发技术、自己研发相应设备,然后自建生产线(或与别人合作建立生产线),生产产品,通过卖产品的方式来将技术变现。

海银资本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创始人王煜全是极少数把国内的钱拿到美国去投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人。

近30多年来,大量美国中小公司每年都从高校拿科技成果,做孵化,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和机制。王煜全认为,小公司孵化先进科技,通过外部顺畅的协作,就可以具备大公司的能力,实现快速发展,从而改变全球科技产业。“这叫做’积木式创新’。我觉得这是未来几十年乃至一百年里最重要的变革。”王煜全说。

而中国在这一轮全球小公司创新的浪潮里,有很大的话语权。这轮浪潮需要市场、资本、制造能力三个条件,这都是中国能提供的。

王煜全投资1366 Technologies,一是看重Frank是一个有技术背景的商人,二是判断该技术即将商业化,而商业化的机会会在中国。

投钱只是起点。海银资本要解决的是美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对接问题,如何将美国的研发能力和中国的制造能力、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王煜全坚信,“大规模开放的复杂产品的制造,全世界你只能找中国。”

1366 Technologies花了8年的时间,实现平均19.8%的电池效率,硅片制造成本可以达到0.35美元/片(约为2.4元人民币),并将该技术从实验室带向商业化阶段。1366希望找到一家中国公司一起合作,将技术投入生产线。

然而,对于中国的商业环境来说,8年太久了。这8年里,中国对多晶硅传统技术的复制和大规模制造,让每片硅片成本从10多元人民币降到4元人民币。而且将电池效率提高到20%以上。1366 Technologies技术的竞争力已经不如从前明显。

一位国内多晶硅大厂商说,1366 Technologies的问题是迟迟不规模化量产,而不是成本高低的问题。这家公司在几年前和1366 Technologies曾有过合作机会,彼时多晶硅价格较高,该公司希望通过和1366 Technologies合作把其技术放到中国量产。

下一页>  

国内厂商的思路是先量产,产品让市场检验。技术思路是创新的,成本一开始比较高问题不大。通过一代一代设备工艺的改进可以帮助技术改进。“行就成了,不行就当作是技术研发。但合作细节方面的谈判进展缓慢。”这位厂商负责人说。

现在,Frank同时也在寻求光伏行业外的与中国制造企业的合作机会,将直接硅片技术量产化。这个公司要具备资本和运营能力,1366 Technologies提供技术,各司其职,合作生产,将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是国外技术创新公司商业化的常态。

中国企业强调市场的紧迫性,做生意的步骤是要快速拿到技术专利,抓紧生产卖出产品。但美国小公司则关心知识产权,因为这是它的命脉。“小公司被侵权了的话基本就死了。所以绝对不能低估美国小公司的知识产权诉求。如果不能打消对方的顾虑,那么他根本不敢把技术给你。”王煜全表示。

创新文化与商业规律的磨合

所有人都在关注创新,但很少人能看到创新的过程。

有人会直接跟Frank说,你们搞了8年还没搞起来。Frank的回应是,你告诉我你做过的任何一样原创性的东西。

“他们不知道做一个原创性的、从零开始的研发是多么的难,8年已经是很快的,真的是很快了。”Frank说。

在Frank看来,中国是用30年的时间吸取了西方工业革命超过100年的结果。以至于让中国人觉得,创新不是什么难事。中国希望得到的是那些拿来就能用的东西。

英文里有一个词叫做Lonely Genius,在过去一个个Lonely Genius的技术发明推动整个时代的前进,但在现代,创新不是靠Genius来推动的。

“创新是设定一个目标、组建一个团队,营造一个文化,做出来的。而且创新是可预期的。我们每一个效率节点的提高,大家都能够预见,按照这条路子走,结果一定会发生。”Frank认为。

Frank坚信,能源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解决成本问题,往这条路上走是对的。当新能源的量起来之后,每一厘成本的差距都将带来巨大的收入。而顺着1366 Technologies画的曲线走下去,光伏可以做到每度电两美分。

Frank中文不好,但他说他最近打算刻几个汉字——“平等”、“开放”、“实事求是”。这是1366 Technologies的价值观。也是Frank认为创新中所需要的文化。因为在一个创新型的企业里,最值钱的不是背景,而是想法,想法需要在平等、开放、实事求是的情况下才能够激发出来。

但无论Frank和他的团队如何讲求技术独创,现在,他们都必须融合进中国的商业环境当中。

一项创新技术走向商业化的过程非常艰难。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能否把握时机。在多晶硅价格高涨的时期、光伏市场发育的前期,1366看到了企业降低材料成本的渴望,但是8年后,原材料供应端、硅片环节、电池片环节、组件环节,都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点击文章了解光伏行业近年来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情况:张维迎PK林毅夫又点光伏的名 但十年后他大约会被打脸)。

1366最终希望通过卖产品来变现。这的确可以让技术极客们更有主动权,但是他们自己要付出的成本也更加高昂,从技术到设备到产品再到市场拓展,每一项都得花钱。现在1366需要尽快带领自己的技术走进残酷的商业市场,用市场来证明、检验、甚至修正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制造”能够帮助1366走得更远。

产品是基础,具备丰富运营管理能力的合作伙伴也正在寻找。对于1366而言,更重要的是,不能错过市场的Timing了。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09 2017/02

1366的故事:从技术极客到能源商业大亨

像比尔·盖茨带领新的世界领袖级技术企业的成功路线,似乎暗示了一条很重要的商业规律:市场和技术应该是同一个东西。Frank van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