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光伏教父”如何从传奇沦为千夫所指?-光伏资讯-索比光伏网

曾经的“光伏教父”如何从传奇沦为千夫所指?

2017-06-12 09:13:59 曾经的“光伏教父”如何从传奇沦为千夫所指?-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光伏行业绝对是过去十年的明星产业。

其光环可以与互联网相媲美,受政府追逐的热情也可同地产比肩。行业浪潮涌起,施正荣被裹拥至潮头,成为财富英雄。

创业四年,他将尚德电力推上纽交所,财富飙升至150亿元,一跃成为“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12年间,将一个在中国从未听说过的行业发展成为一个产值几千亿、带动上千万人就业的一条完整产业链,甚至欧美国际也纷纷效仿。他曾是媒体和政府的“宠儿”,被英国《卫报》评为“能够拯救地球的50人”。

然而大潮褪去,光环消散,他又陷入财富与声誉双重危机的漩涡,众叛亲离,一代首富迅速从天堂跌至地狱。从一个农村娃到科学家到首富再到濒临破产,施正荣的人生轨迹比戏剧还戏剧,其陨落的背后,却为后人敲响了警钟。

◆◆◆

由备受质疑的创业者变身造富神话

比起各种各样的头衔,施正荣还是喜欢别人叫他“施博士”。

施正荣本不姓施。他一出生,因为家境贫困,生身父母将他送给了离家几百米远的另一户人家,取名施正荣。

在施正荣的同学老师的印象中,中学和大学期间的施正荣“除了刻苦,其他的并不怎么样”。如果用现在的话来形容,他是一个典型的“学霸”。

高考时,施正荣只有16岁,这年全国有760万考生参加了高考。为了能一次考上,施正荣报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的冷僻专业——光学仪器。很难想象,正是这次选择奠定了施正荣此后的发展路径。

四年的苦行僧生活,让施正荣成为本专业唯一一名考上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生的学生。没有考研的同学,则分配非常差。唯有施正荣,不仅获得了业界最有名的光学教授的录取,还成功回到了大城市上海,这直接改变了施的命运。

1988年,他被派往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在新南威尔士大学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太阳能电池产生了兴趣。他打听到了当时著名科学家马丁·格林的实验室地点(马丁·格林是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

这时,实验室二楼正在研究薄膜电池,一种探索脱离高纯硅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技术。“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很想加入,哪怕没有任何工资。”马丁·格林欣然同意。

2001这一年,是施正荣命运的第二个转折点。

他回到国内,在内地转悠了七八个经济发展比较出色的中小城市,每次见到一个主管领导,他都会信心满满地兜售自己的项目“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但谁都不敢接,大部分人将他当成骗子。让施正荣没想到的是,无锡政府对他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更邀请他本人到无锡做演讲。“当时我说了3个多小时,无锡当地非常震惊,并且力邀我进入无锡高新技术园区,我被这样的热情所感动了。”

施正荣将自己在澳大利亚的所有财产全部变卖,怀揣着自己所拥有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女坐同一班飞机直接回到了祖国。

可惜,等待了数月,一分钱都没有融到。无锡市政府当即决定,由政府出面帮助他寻找资金。一位无锡市领导在一个投资者的门前,苦等了3个多小时,最后打动了对方。

在政府的极力撮合下,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当地企业出手,融资600万美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成立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没多久,无锡尚德就上了第一条生产线,短短的两三年内产能就翻了好几番,利润也达到了数千万美元。


有业内人士曾经分析,尚德的快速成功在于踩准了国外市场爆发的时机。2003年和2004 年,欧洲太阳热利用年增长率都在25%左右。而无锡尚德恰恰把握住了这一国际新政的方向,将自己的产品融入到了海外的可再生能源热浪之中。2004 年中到2005 年4 月,太阳能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3%,税前利润增长85%,全球太阳能公司股票价格平均上涨133%。彼时,很多欧美国家的太阳能光伏产能不足,而尚德作为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遇到了很好的海外市场机遇,同时又有制造优势。

乘着光伏产业发展的东风,2005年,尚德电力成功问鼎纽交所,施正荣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成为新首富。

4年时间,施正荣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创业者变身为财富神话,更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2007年底,尚德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施正荣也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评为“拯救地球50人”中的一位。

施正荣一时风光无两,不仅尚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与出口基地”,正是在施正荣效应和无锡政绩的诱惑下,众多城市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太阳能运动中,疯狂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光伏园。

事业上的大成也让施正荣本人对光鲜亮丽的追求达到了顶峰。他愿意花20万美元包一架公务机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愿意在企业社会责任上一年掷出6000万人民币。他和美国副总统戈尔共进午餐,与英国查尔斯王子谈合作,成为媒体追捧的“宠儿”。

◆◆◆

成也光伏,败也光伏:从首富跌至归零

首富的光环效应不断放大,也不断刺激着尚德的快速扩张。2005年年底至2008年3年间,尚德电力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猛增至1000兆瓦,由业内新兵跃升至全球第一,产量几乎每年都能翻一番。

这位“明星企业家”,因引发中国光伏行业第一波热潮,一度被视为海归科学家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他还有“光伏教父”、“中国新的太阳能王”、“太阳之王”的称呼。只是不久,“太阳”的光环很快暗淡下来。

2010年,尚德主业开始亏损,到了2012年上半年,尚德的下滑一发不可收拾,平均每天都要亏损1000万元。股价也从顶峰的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而施正荣也从186亿身家迅速归零。2013年3月20日,尚德电力陷入了巨额债券违约的泥沼,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相关规定,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纵观施正荣的失败,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往往看似鲜花着锦的表面,其实早已暗潮汹涌。

外因

1 全球金融危机和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光伏产业遭遇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挑战,在2011年更是急转直下。此前繁花似锦所掩盖的市场倒挂弊端开始显现,“90%原料依靠进口,90%产品依靠出口”所带来的后遗症如同夏至后一抹凉意不经意到来。

施正荣面对袭人的秋意,却开足马力,让尚德保持急速扩张。换而言之,市场越是卖不动,尚德就越是遍地开花,疯狂生产。

为了保证尚德有足够的原料多晶硅维持其急速扩张,施正荣更是与MEMC公司签下了为期10年,价值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其直接后果是多晶硅高度过剩,价格暴跌,致使尚德被迫在2011年赔付2.12亿美元取消协议。

同样也就是在2011年,受到欧洲债务影响,美国和欧洲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此后,美国的惩罚性进口关税,让世界第一大太阳能企业尚德利润急速缩水。

下一页>  

国际贸易遭遇壁垒;严重过剩的产能在国内市场无法得到消化;越来越多的涌入者还在抢占市场;严重的原材料价格危机。2011年,成为尚德真正的命运之殇。2012尚德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负债达35.75亿美元,资产为43.78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81.8%。市值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1.49亿美元。

2 过度依赖政府

施正荣光伏帝国的崛起,离不开政府,事实证明,无锡市政府的“输血”扶持功不可没。

2005年3月,尚德电力筹备上市,必须进行资本整合,也是无锡市政府再次出手,在强有力的动员下,原国有股东主动退出尚德,分别取得了10~23倍的投资收益,使高盛、英联等多家海外资本顺利入股,尚德电力转制为外资企业,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转股过程顺利得不可思议。

施正荣知恩图报,即使在最风光的时候也总不忘提及无锡市政府的哺育之恩,一直鼎力扶持的无锡市政府也享受到了应得的红利。2011年,无锡市整 个工业领域的产值是1.5万亿,尚德电力占了近300个亿,另外,企业发展所拉动的就业、附加产业、交通、城市影响力等各方面的提升,都不可计量。

可当页岩气等更廉价能源被利用,政府的高额补贴无法持续时,宏观大环境的转变加上管理的弊端,光伏们从“阳光骄子”跌落,就不足为奇了。

“光伏产业体量大,增长起来比传统企业快很多,第一年投入设备,第二年就几个亿的收入。我们认为现在行业发展过剩,跟政府有很大的关系。前两年政府的推力对整个行业是非常有害的,现在又开始收贷,这不公平。”一位光伏行业的高层人士曾经喊冤。

知情者透露2012年无锡市政府召开全省经济座谈会时,无锡市委对江苏省某领导提出“要救一下尚德”——无锡国联注资已颇为困难,银行贷款和融资也遭遇瓶颈,无锡方面曾希望省委协调注资。结果该省委领导阅过汇报材料后致电无锡市委称:“这个公司在我们江苏看来就是一个中小企业嘛,这有什么好救的。”

当光伏盛宴结束,施正荣们退场,官员们因政绩优秀调离时,留下的一地鸡毛,还是由纳税人来打扫了。

内因

1 执行力差和文化冲突

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施正荣开始重用一些背景更“体面”的人才,创业之初从底层跟随他奋斗的员工则感到他们被施正荣抛弃,没过两年这些背景体面的高管也被其抛弃了,2009年,他又用一批更为体面的外籍高管将其取而代之。

—期副总裁超过20个,高级副总裁就设有8个,其中还包括一批高薪聘请来的外籍高管。体量过大、人员繁多导致执行力差,高管的想法在最终落地时会造成很多问题。施正荣对外部职业经理人的偏爱,已让尚德的老人感到不满。多年来尚德新人和老人的矛盾,国际化人才和本土人才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已经在公司内部累积成一道严重的隔阂。“很多简单的事情被变得很复杂,内耗严重。”一位尚德离职高管说,高昂的沟通成本导致低效的执行能力。

2009年10月,尚德在杭州西溪某度假村召开高管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施正荣确定下来组织结构调整方案,海外空降兵开始担任尚德核心职务。那次会议后,跟着施正荣一起创业的元老后来亦悉数离职。

2 个人决策风格导致多次失误

施正荣决策的随意性导致公司多次战略失误,2009年,尚德在四川成都启动碲化镉薄膜电池项目并投入数亿元研发费用,但其在转化率方面一直未能有所突破,最终以失败告终。类似的失败投资比比皆是。

另外,尚德在上海投入了3亿美元建造薄膜电池工厂,但是当项目一期建好之后,施正荣又将此项目改建为晶硅电池工厂,其间损失数亿元。他还曾高调向外界推出一种“革命性”的高转化率技术“冥王星”,但却迟迟不能实现产业化,最终导致整条产线完全关闭。

3 涉嫌利益输送惹怒投资人

2013年3月4日晚,尚德电力贴出一条公告,Susan Wang接替施正荣出任尚德董事长。3月5日,施正荣在声明中称,“董事会废除我的职务是错误且非法的”。施正荣和董事会的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中。

施正荣和尚德高管被投资人诉至美国法院,指控其为亚洲硅业而掏空尚德,以施为首的尚德高管为实现自身利益挪用公司高达16.8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其用途包括为施正荣个人公司提供无息贷款等。

围绕此展开的指责不断——尚德向亚洲硅业提供了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近7000万美元预付款和1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同时,尚德亦向辉煌硅业提供1080万现金存款,签订价值3亿美元的供应条约和2.3亿美元的现金预付款项以及提供贷款。除此之外,尚德还被指责花费1.44亿美元购买了辉煌硅业的股份。

令施正荣莫口难辨的,是亚洲硅业和辉煌硅业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施正荣及其妻子、好友、同乡。

如此行事触碰了投资人和董事会的红线,关联交易增加私人财富,加之施正荣拒绝以个人股份为尚德提供担保而失去银行新增贷款——上述种种“劣迹”备受诟病。最终导致施正荣被董事会罢黜,扫地出门。

写在最后

从一名科学家到中国首富、新能源产业英雄,施正荣花了9年时间,可是从传奇到千夫所指,施正荣却只用了4年。“他辜负了太多人的信任,甚至在尚德生死攸关之时,他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一位参与尚德破产重整事宜的无锡政府人士如此评价施正荣。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原本是想购买尚德2013年3月到期的5.75亿美元的可转债,同时让银行介入对尚德贷款,以此来救尚德,但当地政府希望施正荣以个人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

可是,施拒绝了。当自己已经失去对企业的信任之时,尚德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

2017年4月,施正荣以澳大利亚一家名为Energus光伏公司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该公司在澳大利亚的发布会,这也是施正荣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已经没有多少媒体关注他了。光环散尽,“中国光伏教父”最终走下神坛,但施正荣的“陨落”触及到政府、企业、市场、行业、金融、个人等各个层面,如一面镜子,直抵人心。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2 2017/06

曾经的“光伏教父”如何从传奇沦为千夫所指?

光伏行业绝对是过去十年的明星产业。其光环可以与互联网相媲美,受政府追逐的热情也可同地产比肩。行业浪潮涌起,施正荣被裹拥至

索比光伏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