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全国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正式启动。活动现场,绿色电力消费合作组织形象大使、奥运冠军申雪购买了5张绿证,使其家庭用电名义上实现了100%来源于新能源。
7月2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内,国网能源研究院专家霍沫霖博士晒出了她刚刚获得的一张绿证。证书上标明,她购买了河北省怀来风电场1000千瓦时绿色电力。证书颁发单位为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
7月5日,绿证认购平台个人荣誉榜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以13张的购买数量位列第四。
短短数天内,绿证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种记录特定的1000千瓦时上网电量来自哪个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电子凭证,有撬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引领全社会消费绿电的魔力吗?
绿证首周认购量逾千张
今年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绿证由此进入大众视线。
《通知》说得很清楚,推出绿证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绿色消费,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进一步完善风电、光伏发电的补贴机制。
在能源革命如火如荼的今天,倡导消费绿色能源的重要意义毋庸赘言。而创新、完善新能源发电补贴机制,眼下更具紧迫性。
众所周知,风电、光伏发电由于成本高,一直依赖财政补贴。但若财政吃紧,风电、光伏补贴就只能先拖欠着。一般情况下,一个集中式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后,要拿到国家补贴至少需18个月甚至更久。如进入第六批补贴目录的光伏项目一般是在2013年8月到2015年2月之间并网,能领补贴是从2016年9月开始。此时,最早发电的一批项目,补贴拖欠时间已超3年。
有统计数据显示,风电、光伏国家补贴拖欠规模在500亿元以上,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已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掣肘因素之一。有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补贴拖欠曾一度让公司现金流紧张。 绿证的到来,恰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补贴拖欠之痛。记者了解到,绿证运营模式大致是:按1000千瓦时电量申报一张绿证的新能源企业,将绿证在交易系统挂牌后,由消费者自愿购买。新能源企业短时间内拿到“卖证费”,绿证对应的电量则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6月12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向提交申请的华能、华电、中节能等企业所属的2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我国首批绿证,共计230135张,代表上网电量23013.5万千瓦时。
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5日19时,绿证累计核发量已达493.2万余张。从数量分布上看,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排名全国前五。其中,仅内蒙古就拿到了133.4万余张。同一时间节点上,823名认购者累计购买了1213张绿证。不难发现,绿证购买量与核发量相差悬殊,原因应当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尚未开始大规模认购。
绿证成交价格取决于补贴强度
除了制度本身外,绿证的价格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卖方想尽可能多地获得收益,买方自然也会考虑支出的成本。
按照规定,绿证价格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通过竞价确定,上限等于当地新能源标杆电价减去当地煤电标杆电价之差。这意味着:一是绿证价格不得高于应享的补贴价格;二是由于光伏的补贴强度大于风电的补贴强度,一般情况下,光伏绿证的价格要远高于风电绿证的价格。
记者在绿证认购平台上看到,7月1日,风电绿证平均成交价格为每张184.7元,光伏绿证当天无成交。7月4日,风电绿证平均成交价格为每张190元,其中最高为306.5元、最低为176.6元;光伏绿证平均成交价格为每张718.5元,其中最高为772.3元,最低为602.2元。
光伏绿证的高价格制约了其售出数量。7月3日成交的绿证中,风电绿证461张,光伏绿证仅27张。7月4日成交的绿证中,风电绿证419张,光伏绿证仅36张。
光伏绿证成交量不如风电绿证,不见得就是个坏消息。因为风电绿证卖出去多了,腾出来的风电补贴就多了,这部分补贴仍可用于光伏发电上。
需要指出的是,主管部门是将绿证成交数量作为核减补贴唯一依据的,不申请绿证、申请绿证不挂牌、挂牌没卖出去的,都不影响任何新能源企业正常获得国家补贴。而有些企业担心绿证会取代补贴,更是“杞人忧天”。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告诉本报记者,在短期之内,补贴制度还是会继续延续下去;补贴和绿证就像是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左右手,互为支持和补充。在现行能源发展环境下,我国仍将会以补贴制度为主,绿证仅发挥补充作用。
“我们相信,不管在哪个国家,自愿认购市场都是一个渐进的市场,寄望它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替代补贴是不可能的。我们营造自愿认购市场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会共识,这对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表示。
绿证未来推广需强制机制作支撑
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正式启动的前几日,购买量与核发量差距极大的现象,给这个新机制的“出场”多多少少带来了尴尬。虽说存在驻足观望的因素,但买方意愿弱的事实是明摆着的。
北京市民、环保积极分子尤培培7月2日购买了一张绿证。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普通民众、企业对新能源的认识水平,还远远没有提升上来。绝大部分消费者自愿掏钱买绿证的动力很小,相信他们宁可捐钱给弱势群体,也不愿把钱送给风电光伏企业。毕竟绿证没有实际使用价值,只是一种象征。在不推出强制机制的情况下,靠自愿,我觉得绿证成交量不会大起来。这种情况下,绿证对新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恐怕有限。”
显然,绿证未来的推广需要强制机制作支撑。《通知》也明确提出: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从“自愿”到“强制”,也体现出主管部门循序渐进建设绿证交易市场的意愿。
国家能源局去年2月份出台的《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到,2020年,除专门的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各发电企业可通过证书交易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的要求。
“配额考核是能源转型的指标衡量体系,是具有法律或者行政强制力的根本措施,绿色电力证书是配额考核体系必要的配套政策,也是各类责任主体完成配额义务的手段之一。”李鹏表示。
未来绿证还可以和碳排放权交易衔接。李鹏称,绿证只需明确背后所代表的减排权益的归属,即可顺利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当然,绿证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而绿证所引领的绿色电力消费潮流、所凝聚的绿色电力消费共识,应当更被看重。
FR:国家能源报道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7月1日,全国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自愿认购交易正式启动。活动现场,绿色电力消费合作组织形象大使、奥运冠军申雪购买了5张绿证,使其家庭用电名义上实现了100%来源于新能源。7月2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