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颇具工匠精神的高科技公司。也就在过去的20年里,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从早期的90%提升到目前的99%,价格从每瓦十几元降至0.3元,解决了低电压穿越、SVG、PID主动防护、拉弧检测保护等问题,这些行业的里程碑式的进步,阳光电源几乎都是见证者和参与者。
那么,面对“分布式时代”的到来,作为老牌的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以何制胜?其过往的积累,又将如何助力其在“分布式江湖”中确保自身的市场地位?其实在阳光电源领导层看来,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依然秉持“工匠精神”,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为分布式市场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在阳光电源步入了第20个发展年头,其以逆变器为支点,撬动包括光伏、风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极度重视研发和产品的创新迭代,这是这家企业得以在逆变器领域厚积薄发的背后推手。
如你所知,过去的20年间,光伏逆变器产业进化的背后,是逆变器行业标准和门槛的不断提高。时过境迁,光伏逆变器再也不是没有行业经验的人随便投资几百万就可以坐收渔利,一些跟不上市场进化的逆变器厂商要么主动离场,要么在血拼中迅速消亡。
看看这组数据: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相关厂家多达439家;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还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的企业已仅有40家左右,而活跃在50%以上的国内招标项目的企业则已屈指可数。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竞争,在逆变器乃至整个光伏行业,仅以资本和抄袭挣快钱的时代已渐行渐远。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不管是过去,还是产业进入新的“分布式时代”,阳光电源都会发扬“工匠精神”,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专注地把产品做到极致。事实上,在阳光电源的发展历程中,曾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不少盈利的业务;而在其核心业务受到猛烈冲击的时候又能咬牙坚持。
赵为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的理念并不是企业战略上的保守姿态,而是真正为客户服务的务实策略。以创新为驱动,阳光电源每年至少推出3~5款新品,几乎每个新品都成为业内的主流机型,细节微调平均每三个月一次。据赵为介绍,阳光电源目前从集中电站到户用以及扶贫项目已开发了20多款产品,满足客户所有需要。
如今,对于2017年的光伏市场,也有不少悲观论调。有观点预计,今年630后,光伏市场可能会有非常明显的下滑。不过,赵为对此却保持乐观:“我们看到其实有很多新的一些市场机会出来,特别是分布式。我们现在接触的很多客户,都有非常强的意愿去开拓分布式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开拓这块市场,他可以考虑不依赖目前的这些政策。所以这块市场存在的量到底有多大,其实现在应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只能确定潜力很大。”
赵为判断,2017年市场不会出现大的下滑,估计还会在25GW到30GW左右,因为现在有几个市场潜力可能爆发出来了,一是商业屋顶的,二是户用光伏市场的。“当然这地方会碰到很多问题,但我们对市场没必要悲观。”
智慧阳光解决方案助力分布式光伏
事实上,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面对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浪潮,阳光电源早已在研发、制造、乃至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早有布局。赵为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阳光电源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为用户提供更优的智慧阳光解决方案,用实际行动推进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大发展。
近年来中国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的一大亮点。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新增光伏装机150GW,每年新增15GW到20GW,且分布式应用不断增多。阳光电源市场总监张彦虎博士向《分布式光伏》记者表示:近些年,在三大地区电价普遍下降,竞价上网的背景下,电站整体效率不高,加上西北电站频繁限电,项目开发趋缓,开发区域逐渐东移,东部可利用土地资源也在逐渐减少。因此国家开始出台政策鼓励分布式发电。
而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分布式电站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不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比如,分布式电站屋顶非常复杂,设备选型及系统设计尤为关键,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此外,大型工业屋顶电站功率因数波动较大、控制复杂,需要充分发挥逆变器的SVG功能;屋顶夏季温度较高,逆变器容易降额运行影响发电量,所以逆变器需要采用智能风扇散热的方式。
“阳光电源一直以来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张彦虎博士向记者详细解释了“智慧阳光解决方案”的精髓:坚持以电力电子技术和光伏应用技术为基础,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做更好的逆变器,促进系统性能提升;为用户提供从直流汇流到交流并网‘端到端’的整套解决方案,让电站投资建设更简单;从逆变器的角度,加强系统级优化,如逆变器集成PID防护模块、集成智能组件、智能跟踪系统接口、集成SVG功能等,多维度优化提升系统性能,构建高效、安全、智能、友好型的光伏电站。
“同时,我们从技术、系统、行业等多方面积极推进跨界融合,实现1+1>2的效应。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电站智能化运维运营管理,通过光伏与储能结合,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随机性特点对电网的影响,让光伏系统柔性接入电网,为最终实现能源互联网奠定基础。” 张彦虎博士表示。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于2003年加入阳光电源,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彼时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只有不到30人;如今,阳光电源研发人员已超过了500人,其核心团队成员具有20年以上的电力电子和逆变器研究应用经验。
赵为告诉《分布式光伏》记者,面对“光伏+”应用的日趋丰富,以及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阳光电源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依然会保持较大的投入力度,“我们之前每年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近10%,这几年销售增长很快,每年也保持亿元级别的研发投入。但由于逆变器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研发的环境也越来越严苛,对此,阳光采取了精准、有预见和可持续的研发战略,采用IPD模式使开发过程严谨、苛刻、准时,满足变革要求。”
而具体到创新策略,阳光电源坚持聚焦主营业务,进行协同和周边创新“阳光电源的多元化是协同多元化,例如储能、新能源汽车、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围绕着新能源电力展开。这意味着在阳光电源的战略布局中,逆变器始终是那个用以画圆的‘半径’。”
FR:光伏头条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一个曾经籍籍无名、发轫于安徽合肥的小企业,在静默中一步步成长为在细分领域不断领先的全球上市公司。是的,这家今年已满20岁的企业,就是曹仁贤创办领衔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颇具工匠精神的高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