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unhofer ISE的研究人员表示,借由控制多晶硅、铸锭、硅片到电池等相关工艺,多晶电池晶硅材料的品质可获控制。而在电池端,他们利用TOPCon技术,在电池背面加上没有图案(patterning)的钝化接触层,不仅简化制造过程,还能有效提高转换效率。
透过TOPCon这样的N型技术后所达成的转换效率来到21.9%,远高于目前一般主流多晶的18.2~18.4%、高效18.4%以上的规格,也比主流单晶的19.6~19.8%以及单晶PERC更高。
Fraunhofer ISE也曾在2016年将同样的TOPCon技术应用于单晶太阳能电池上,在正面、背面都加上钝化接触层,并将转换效率提高到25.3%。从其工艺来看,TOPCon技术已属于次世代技术,目前并未进入量产阶段。
不过,中国大陆厂商如晋能、中来、协鑫集成,台厂如新日光,美国TESLA等,已陆续展开N型电池(如heterojunction异质结)的产能配置或技术规划,虽然N型技术尚未来到市场化的阶段,未来仍然值得关注。
天合光能曾于2016年7月发表转换效率20.16%的多晶PERC电池,且是以量产设备为基础所研发。但根据EnergyTrend所进行的成本与效率分析,多晶PERC在性价比上不如单晶PERC来得好,因此难以抢到较多订单;若能搭配今年将崛起的黑硅技术打造“金刚线+黑硅+PERC”的多晶电池,或许能借由较低的成本与更高的转换效率上收回流失的订单。
FR:集邦新能源网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在一般单晶持续降价的冲击下,多晶太阳能产品逐渐失去价格优势,连带使得市占率下滑。各界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使金刚线切搭配黑硅成为关注焦点。而在德国,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员透过N型技术,成功将多晶电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