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雾霾的加重又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治霾的一大手段是减少排放。而建设碳交易市场控制碳排放,是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据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法规政策出台在即,碳排放配额分配工作也已经开始,下一步将启动配额注册登记系统和开展第三方核查机构评估,各地市也在冲刺备战,机构、企业提前布局“跑马圈地”。
17年碳交易有望全国统一运作
早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七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两国又共同发表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习近平表示,中国计划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0%~65%,并准备在2017 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近期出台的额《“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完善企业排放许可、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还有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推广低碳能源、建立低碳产业、促进低碳发展、开展低碳交易、强化低碳科技、完善低碳政策等方式,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也标志着碳减排正式拉开序幕。碳交易不断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我们认为2017年将是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元年。
碳交易模式及市场运作
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火电: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电力、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三个部门,其中又以电力所占份额最多,达到42.8%。电力之所以成为排放的主要源头是因为中国有75.8%的电力由燃煤提供,煤炭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发电方式中间远远高于其他发电方式。与欧盟相似,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由两个部分构成,分别是配额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目前是7个试点城市涉及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企业7000多家正在交易,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量达到1.2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金额超过了32亿元人民币,市场价格在12元/吨至130元/吨之间波动。自愿减排量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为核心,针对企业所持有的风电、光伏等项目进行CCER的开发并以交易获得盈利。截至今年10月底,累计成交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7136.72万吨。相对于全国100亿吨以上级别的碳排放量而言,这显然是不够的。
市场规模及产业布局
我国碳市场将从现货交易逐渐扩展到碳期货、期权等各种衍生品,逐步扩大市场空间。据国家发改委初步估计,300元/吨的碳价是真正能够发挥低碳绿色引导作用的价格标准。如果以当前七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未来碳市场排放量会涉及到30亿~40亿吨,仅现货交易额就达12亿~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金额可能达到600亿到4000亿元,中国碳市场将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碳市场启动临近,各地冲刺备战,机构、企业提前布局“跑马圈地”。目前A股市场有不少公司已投资了碳交易所股权,通过收取交易费用、交易金融创新,直接受益碳交易市场,也有上市公司可通过从事碳资产开发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增加收入。还有上市公司已经通过出售自己创造的核证减排量(CCER)获得额外收入。而真正对中国高碳排放的企业来说,碳交易无疑是增加成本的一项,企业必定会通过技术创新、安装减排设施,从根本上杜绝过度排放,并可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一角度来讲,此举势必会对高新技术的烟气治理企业带来发展空间。
来源:元邦投资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图片正在生成中...
供暖季雾霾的加重又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治霾的一大手段是减少排放。而建设碳交易市场控制碳排放,是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据报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和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等法规政策出台在即,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