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一个光伏汇流箱的产品介绍,我讲的是全生命周期,一共六部分。第一个是汇流箱发展历程,在座很多都持有电站,或者是电站的老人了,手上的电站可能是老的不一定都是新的。第二个讲一下汇流箱发展过程中的产品痛和行业的痛,下面再讲一下基于痛和发展历史,我讲一下汇流箱四个周期的具体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把汇流箱简单从2006年开始截至到2015,我把发展历史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当时很多要求DC1000V,实际电压是800V,在这个过程中材质主要是PC材料,这时候为什么国内都是用塑料箱,中国的光伏发展最开始以国外技术为引导,包括现在欧洲人在做项目的时候,还坚持用的是PC箱子,可能会升级为波玻纤,主要是本身材料是绝缘的,考虑安全性多一点。当时的照片可以看到只有一个很小箱子的,这是第一代的产品。第二代产品的特点很明确,这时候的系统电压是到1000V,而且这时候的组件串做到20串,这时候大电站已经出现了,汇流箱从4路跳到16路。我在6号的报告里,汇流箱也会从16路跃升到32路,趋势很明显,通过电站的收益和运维来考虑。第三代产品里面,大家对电站运维关注的时候加上了一个智能作用,现在的监控是隔离测量,是独立于主回路旁路的测量。第四代产品,加上了一个防反功能,不是说一定都要加,根据不同的电量类型做选择,当时很多防反是独立成箱,现在发展路线是可以集成在一起,这个的使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使用,很多是直接放在箱子里,导致当时的项目产品出了问题,随着对内部的一些创新以后,现在的二极管直接装在散热器,热量直接被散热器带走,没有在箱体里有热量,这个产品在很多电站尤其是在跟踪系统尤其是屋顶电站上用的比较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