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渔业有活力 生态经济显动力

江西日报(南昌)2017-01-18 00:00:00 碳汇渔业有活力 生态经济显动力-索比光伏网微信分享


1月17日,新余仙女湖水产养殖区,数吨刚刚出水的鳙鱼装车启运重庆、上海等地。

去年是新余“碳汇渔业”项目试点第3年,渔民收入提高了,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净化二氧化碳的成效相当于在水中植树造林1.8万亩。

有机鱼畅销全国


2012年,新余在全省率先实施“碳汇渔业开发”工程,并选择以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进行人工放养,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会释放二氧化碳、氮、磷的藻类等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进一步净化水质,减少碳排放。

目前,新余已将试点扩大到全市的中小型水库,面积达到12万亩。新余市农业局水产站负责人周小仁告诉记者,该市2015年的水库水产量有24000吨,2016年为23800吨。

如今,仙女湖有机鱼在实现首次销往香港的基础上,再次扩大了销售渠道,“游”到了青海、甘肃、重庆等西北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在宜春、萍乡、长沙、上海等地设立了专卖店。

将建院士工作站

“碳汇渔业”就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能够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简而言之,凡不需要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生物碳汇,称为碳汇渔业。

省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戴银根说,“江西碳汇渔业”课题是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赣鄱英才555工程”引进唐启升院士合作开展的项目内容之一,2014开始在新余市仙女湖开展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水域围格对比试验。

“下一步将继续在仙女湖开展试点,并建立院士工作站,由院士带队的科研团队将会入驻。”据介绍,目前我省碳汇渔业仅在新余市仙女湖水库进行试点,渔业部门把我省的碳汇渔业项目做深做透,取得科学有力的实验数据,形成规范、标准,然后在全省推广普及。

形成国家标准后推广


专家指出,虽然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但因为碳汇渔业的国家标准还未制定,所以并未在鄱阳湖推广碳汇渔业项目。目前,鄱阳湖正致力打造有机鱼的水产品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水产专家说,根据我省相关条例,2017年小二型水库以上将取消承包,提倡人放天养。目前我省碳汇渔业在新余进行的试点工作效果非常好,水上养殖花白莲和鳙鱼,水下放养螺蛳、蚌类等生态水生物。等该项目的国家标准形成后,将考虑在我省其他地区进行推广。

2016年,新余市有机鱼产量为23800吨,它的生态效益如何体现?专家形象的比喻:这相当于造林1.8万亩净化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数量,碳汇贡献巨大,新余市也因为实施碳汇渔业项目,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先进行列。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相关推荐

图片正在生成中...

索比光伏网
18 2017/01

碳汇渔业有活力 生态经济显动力

1月17日,新余仙女湖水产养殖区,数吨刚刚出水的鳙鱼装车启运重庆、上海等地。去年是新余碳汇渔业项目试点第3年,渔民收入提高了

索比光伏网Logo